「中華文化節2025」開幕電影 — 《西楚霸王》 作者: 王禧玲(女士) 刊登日期: 2025年7月16日 關鍵詞: #國民身份認同#文化自信#愛國主義教育#4K數碼版電影#《西楚霸王》「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旨在弘揚中華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文化自信。「中華文化節2025」於六月至九月舉行,其間舉辦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節目,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有更多機會欣賞各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項目,並助力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傳承、轉化和發展。 「秦漢文脈影裡尋」為「中華文化節2025」節目之一,精選八部以秦、漢為背景的作品,開幕電影《西楚霸王》(1994)更以重新掃描的4K數碼版再現銀幕,影片縷述秦亡後的楚漢相爭,以史詩式手法描繪「西楚霸王」項羽由崛起到殞落的短暫一生。 六月二十八日,尖沙咀文化中心雲集了眾多熱愛中華文化的電影愛好者,除了重溫1994年上映的電影《西楚霸王》,欣賞呂良偉(飾演項羽)、關之琳(飾演虞姬)、鞏俐(飾演呂雉)、張豐毅(飾演劉邦)等著名演員的演出,更可在現場與該電影的導演冼杞然、動作指導江道海及攝影師鄭兆強近距離接觸,分享製作團隊當年拍攝及後期製作的艱辛歷程及心聲。 三十年前拍攝《西楚霸王》這樣的千軍萬馬大型戰爭片,無論在演員、佈景、道具等都需要真實的人力和資源,非常艱辛,相比現在電影製作高度依賴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利用電腦進行後期加工製作,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冼導演透露當年拍攝的戰爭場面,動用了四千位演員,幾百頭馬匹,超過一萬人次的演出;因為是實景拍攝,有時候一天只可以拍一個鏡頭。冼導演最難忘的是拍攝多個大火球從山上滾下來的鏡頭,因為是真人實景拍攝,動用了不少人力物力且不能重拍,所以必須事前準備充足,現場緊密溝通,務求一次就能拍好。 《西楚霸王》整個拍攝過程歷時半年,製作團隊在北京經歷了炎夏及寒冬的天氣,對於來自香港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極端天氣下拍外景無疑是一項挑戰,幸得當地政府的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拍攝。在分享環節中,導演、武指及攝影師更不約而同地說,相信《西楚霸王》是中國最後一部用真人真景拍攝的大型戰爭片。 為了顧及電影的故事性及可觀性,裡面的一些角色如虞姬和呂雉的人物關係也許跟歷史記載有些偏差。冼導演在影片播放前,寄語觀眾應著眼這些歷史故事人物所表達的精神,希望可以透過電影《西楚霸王》把中國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 *照片由供稿者提供。
「中華文化節2025」開幕電影 — 《西楚霸王》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旨在弘揚中華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文化自信。「中華文化節2025」於六月至九月舉行,其間舉辦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節目,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有更多機會欣賞各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項目,並助力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傳承、轉化和發展。
「秦漢文脈影裡尋」為「中華文化節2025」節目之一,精選八部以秦、漢為背景的作品,開幕電影《西楚霸王》(1994)更以重新掃描的4K數碼版再現銀幕,影片縷述秦亡後的楚漢相爭,以史詩式手法描繪「西楚霸王」項羽由崛起到殞落的短暫一生。
六月二十八日,尖沙咀文化中心雲集了眾多熱愛中華文化的電影愛好者,除了重溫1994年上映的電影《西楚霸王》,欣賞呂良偉(飾演項羽)、關之琳(飾演虞姬)、鞏俐(飾演呂雉)、張豐毅(飾演劉邦)等著名演員的演出,更可在現場與該電影的導演冼杞然、動作指導江道海及攝影師鄭兆強近距離接觸,分享製作團隊當年拍攝及後期製作的艱辛歷程及心聲。
三十年前拍攝《西楚霸王》這樣的千軍萬馬大型戰爭片,無論在演員、佈景、道具等都需要真實的人力和資源,非常艱辛,相比現在電影製作高度依賴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利用電腦進行後期加工製作,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冼導演透露當年拍攝的戰爭場面,動用了四千位演員,幾百頭馬匹,超過一萬人次的演出;因為是實景拍攝,有時候一天只可以拍一個鏡頭。冼導演最難忘的是拍攝多個大火球從山上滾下來的鏡頭,因為是真人實景拍攝,動用了不少人力物力且不能重拍,所以必須事前準備充足,現場緊密溝通,務求一次就能拍好。
《西楚霸王》整個拍攝過程歷時半年,製作團隊在北京經歷了炎夏及寒冬的天氣,對於來自香港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極端天氣下拍外景無疑是一項挑戰,幸得當地政府的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拍攝。在分享環節中,導演、武指及攝影師更不約而同地說,相信《西楚霸王》是中國最後一部用真人真景拍攝的大型戰爭片。
為了顧及電影的故事性及可觀性,裡面的一些角色如虞姬和呂雉的人物關係也許跟歷史記載有些偏差。冼導演在影片播放前,寄語觀眾應著眼這些歷史故事人物所表達的精神,希望可以透過電影《西楚霸王》把中國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
*照片由供稿者提供。